發布時間:2024-02-23
我國是遭受自然災害比較嚴重的國家,每年大量的災害事件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其中各類氣象災害事件、地質災害事件是導致直接經濟損失最主要的兩大類。
上月底,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發布了2023年全國自然災害基本情況。據統計,全年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9544.4萬人次不同程度受災,因災死亡失蹤691人,緊急轉移安置334.4萬人次;倒塌房屋20.9萬間,嚴重損壞62.3萬間,一般損壞144.1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10539.3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3454.5億元。
將范圍擴大至全球時,根據《2024氣候和自然災害洞察報告》顯示,在報告所涵蓋的12個月內,全球發生的398起自然災害共造成了38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較本世紀的平均水平高出22%。其中,全球范圍內 95000人因自然災害而喪生,這是自2010年以來的最高數字,并且2023年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自然災害數量打破了歷史記錄。
面對這一個個殘酷的數據,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最新修訂版的《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以便建立健全自然災害救助體系和運行機制,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災害處置保障能力。
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發布,保障人民安全的堅實防線
其中,關于通信和信息保障方面,《通知》提出了三點:
工業和信息化部健全國家應急通信保障體系,增強通信網絡容災抗毀韌性,加強基層應急通信裝備預置,提升受災地區應急通信搶通、保通、暢通能力。
加強國家自然災害災情管理系統建設,指導地方基于應急寬帶VSAT衛星網和戰備應急短波網等建設、管理應急通信網絡,確保中央和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軍隊有關指揮機構及時準確掌握重大災情。
充分利用現有資源、設備,完善災情和數據共享平臺,健全災情共享機制,強化數據及時共享。加強災害救助工作信息化建設。
此外,在科技保障方面,《通知》還提到:
建立健全應急減災衛星、氣象衛星、海洋衛星、資源衛星、航空遙感等對地監測系統,發展地面應用系統和航空平臺系統,建立基于遙感、地理信息系統、模擬仿真、計算機網絡等技術的“天地空”一體化災害監測預警、分析評估和應急決策支持系統。開展地方空間技術減災應用示范和培訓工作。
可以窺見,在自然災害發生前后,通信能力是否能夠得到保障舉足輕重,同時衛星通信所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
手機廠商搶先布局衛星通信,荒地無人耕,一耕萬人爭
當把自然災害與衛星通信聯系到一起,通常首先就會想到衛星電話,而當前各大手機品牌紛紛推出支持衛星通信的終端產品,以便用戶在特殊情況下依然能夠保持與外界的聯系。回顧下來,OPPO Find X7 Ultra、華為P70 Art、小米14 Ultra、vivo X100 Ultra、榮耀Magic6 RSR保時捷設計等超大杯都將支持雙向衛星通信功能。可以預見,未來仍將會有更多的手機廠家加入這場“星際大戰”。
據悉,手機直連衛星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
一是,基于傳統衛星通信技術的雙模手機直連,通常基于已發射在軌的衛星,而終端的成本相對較高。雖然受制于衛星性能,目前手機端的衛星通信功能應用規模有限。但衛星天線小型化,集成到普通智能手機終端,這是衛星通信走入大眾通信市場的關鍵一步。
二是,基于3GPP標準的4G/5G存量手機直連衛星,該方案能夠兼容現有4G、5G終端,但需對基站進行非標準化定制,而且對衛星、衛星天線的能力要求很高。
三是,基于3GPP NTN的手機直連衛星技術,通過對5G空口協議進行增強來適應衛星場景。其優點是對衛星天線的大小要求較低,可支持寬帶(NR NTN)和窄帶(IoT NTN),而且技術開放、有持續演進的國際標準,全球主要衛星和移動通信廠商、運營商、終端廠商等都在積極布局,前景廣闊。
不過,相較手機終端,衛星物聯網相關的應用場景更為豐富多樣,能滿足更多細分場景下設備的通信需求。
低軌衛星物聯網星座在軌運行,助力應急領域數字化
隨著信息與通信技術的發展,應急領域也正處于信息化、數字化及智慧化的轉變過程中。
在”萬物互聯“時代,衛星物聯網的發展,讓應急救援不再囿于地理環境、氣候及網絡條件,更多涉及陸地無人區、海上、空中的應急管理也可即刻得以解決。
以“天啟星座”物聯網系統為例,可在這些網絡難以覆蓋的地區,通過天啟衛星實時收集傳輸回的應急數據,通過監測氣象、地理環境,水利、地震、環保、森林防火以及應急對象的目標位置,將狀態等信息進行采集回傳,由于低軌衛星比傳統衛星更接近地球,從而減少了延遲,提高了數據傳輸速度,能進一步確保應急策略及措施的有效執行。因此,即使在充滿挑戰的環境中或發生自然災害時,也能確保一致的通信。在應用載體上,可與手機、對講機、腕表、充電寶、汽車、應急包、甚至穿戴設備等日用品結合,通過增加衛星通信功能,為老百姓提供通信服務。
除應急領域以外,衛星物聯網在智慧城市、智慧海洋、漁船通信和應急通信、生態環境監測、石油管線、農業、林業、畜牧業等方面也將擁有廣泛的應用。
【IOTE】電力新能源及物聯網解決方案專業供應商—— 杭州綠掌科技將亮相IOTE物聯網展
【IOTE】春笙物聯、傳麒智能、維聚智控、邁洛克與您相約IOTE物聯網展
【IOTE】物聯網安全芯片及解決方案提供商——宏思電子將亮相IOTE國際物聯網展
【IOTE】工業級品質,大規模應用于能源物聯網——朗亦通科技將亮相IOTE物聯網展
【IOTE】物聯網通信數字化解決方案商——千尋信息將亮相IOTE國際物聯網展
【IOTE】58年香港工程界領航·物聯網智能化領先者——盈電環保科技將亮相IOTE國際物聯網展
【IOTE】專業RFID電子標簽&解決方案生產服務商新歌山將亮相IOTE物聯網展
【IOTE】芯誠智能、萬全智能、泰芯科技、鵬瑞新材料與您相約IOTE物聯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