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年09月20-22日 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寶安新館)
發布時間:2016-08-24
8月18日,第八屆深圳國際物聯網與智慧中國博覽會在深圳會展中心隆重召開,為期三天的展會匯聚了近500家來自物聯網通訊,傳感器,RFID、智能硬件、機器人、無人機、AR/VR、移動醫療等領域的企業參與。同期由國際物聯網貿易與應用促進協會和廣東省物聯網協會主辦,深圳物聯傳媒承辦的“2016中國國際物聯網與智慧中國高峰論壇”19日在深圳會展中心成功召開。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研究院鐘致民出席并作了主題為“攜手物聯產業,共享智能未來”的演講。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研究院鐘致民
物聯網市場發展駛入快車道
根據IDC、Gartner、Machina Research等世界權威機構的預測,2020年物聯網產業將實現數百億的連接量和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而中國的物聯網連接數增量較快,全球數百億的連接中每5個就有一個在中國。到2020年,基于運營商的移動蜂窩物聯網連接數也將有347%的增長,市場規模將擴大8倍。萬物互聯的海量連接,未來物聯網市場有巨大的市場空間等待著我們去挖掘。
良好的生態對物聯網快速發展至關重要
鐘致民表示,雖然目前物聯網的機會很多,但在物聯網領域成功掘金的企業卻很少。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在于整個物聯網系統涉及的鏈條很多,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滯后都會影響整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芯片/模塊的標準化程度、產品的成熟度、成本價格、相關平臺的建設都會影響到整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所以,構建良好的生態系統對物聯網的快速落地至關重要。就目前來看,物聯網產業規模發展需跨越三大壁壘:
1.行業壁壘:跨界融合難
2.技術壁壘:端到端打通難
3.需求壁壘:規模引爆難
目前有很多公司都投入到物聯網的生態圈中來,如IBM、思科、華為等設備及服務集成商,中國電信、沃達豐等電信運營商,蘋果、谷歌等致力于物聯網平臺和智能硬件的互聯網企業等。不同的企業在各自的小的圈子里精耕細作,某一天相互連接起來就能匯成一個大的生態系統,那時物聯網的井噴時代也就到來了。
電信致力于構建基礎設施、提供能力平臺、推動產業合作
作為運營商,中國電信正在從通信服務商向信息服務商轉型,但核心工作還是提供優質的智能連接管道。待連接做好了,下一步再往上層的應用和下層的設備感知等方面延伸。由于物聯網的每一個應用場景都是相對獨立,每一個模塊、每一個方案都不盡統一。對于某個特定的應用場景,都有適合該應用場景的芯片、傳輸速率、云端、網端及終端。而電信要做的是,契合該應用場景將云、管、端串接起來,為企業為客戶提供適合他們的應用方案。
那么,電信又有哪些新的戰略措施呢?
1.以全新的業務,定位開展全網集約運營
2016年1月份開始,中國電信將物聯網業務全新定位為“戰略性基礎業務”,與電信寬帶網業務、移動網業務并重,獨立實施專用網絡、專用平臺、專用號卡(10649/149)、專屬資費和專業支撐等“五專”運營,為用戶提供更有質量保障的服務。
針對物聯網業務,電信陸續出了很多推進措施:
1).商業模式的創新:包括省間免結算、靈活的積木式套餐、流量池等。
2).網絡平臺的部署:推進CAT1網絡部署商用、NB-IoT業務試點、連接管理平臺及業務使能平臺的規劃建設。
3).銷售組織不斷優化:建立多級一體化銷售與支撐體系,強化專業服務團隊。
4).產業鏈推動:提供的總共價值2億的物聯網模塊直補、1億的業務營銷激勵。
2.提供基礎能力是電信長期重要的角色
鐘致民表示,連接處于物聯網整個網絡的中間層,電信將不遺余力的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連接,并同時進行網絡轉型,計劃在未來5年之后或者10年之內將網絡變得更加智能,更加彈性。此外,物聯網產業必將產生大量數據的積累,將這些數據釋放出來,可以為各行各業做出大量的創新。
3.推進網絡演進,提供高質量的連接
目前,NB-IoT等LPWA技術正改變長距短距連接的格局。中國電信將不遺余力地推動移動網絡的演進,為用戶提供更豐富的產品及更合適的連接方案。現有2G/3G網絡在應用中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未來電信希望逐步推動NB-IoT的網絡、模塊快速成熟,并通過現階段實施的深圳水務NB-IoT業務試點不斷積累經驗,推動NB-IoT技術的規模商用。
4.明確模塊需求,推動產業發展
不同的應用場景,對模塊的需求也不同。對于需要高清的視頻監控的場景,對數據傳輸速率相對較高(>10Mbps),模塊資源相對豐富,產業鏈也比較完善,目前有LTE Cat4-6可以滿足。車載信息服務及遠程設備監控屬中高速應用場景,中國電信近期聯合推出的LTE Cat1單模模塊可滿足,未來不久也將有LTE Cat M模塊來豐富。對于水電氣熱等智能抄表領域,由于需求的數據傳輸速率較小,不久之后將推出的NB-IoT模塊憑借其低功耗、低成本、海量連接等優點可滿足適用。電信通過提供模塊補貼,鼓勵企業創新研發出更優質的連接產品,共同推動物聯網產業快速落地。
5.開放兩類平臺能力,助力產業生態匯聚
平臺是支撐物聯網商業創新的核心要素,物聯網的價值區域也匯聚在平臺端。電信將重點建設運營兩類平臺:連接管理平臺、業務使能平臺。
連接管理平臺:更好地連接和管理網絡,使連接接入更加靈活。具體能力包括連接感知、連接控制、連接診斷以及連接保障。當我們連接的設備發生故障時,可以快速地檢測出故障,及時進行診斷處理。
業務使能平臺:通過業務使能平臺降低企業產品開發難度,加快產品部署周期,并提高行業應用的整合敏捷度。
在7月剛剛過去的天翼智能終端交易博覽會上,中國電信攜手產業鏈100多家企業共同成立了天翼物聯產業聯盟,旨在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協同創新為手段、以規模發展為目標,發揮各領域領軍企業的作用,提升物聯網產業鏈的綜合競爭力。未來,中國電信將繼續以開放的姿態擁抱物聯網產業鏈各個領域的小伙伴,不斷地鞏固基礎網絡,開放自身資源,推動物聯網行業的快速發展與落地。
(rfid世界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