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3-31
最近一兩年,在AI大概念的加持之下,端側AI成為了資本市場的香餑餑。
其中,最直接受益的就是我們行業中做無線通信的芯片與模組企業,頭部上市企業在最近1年的股價表現十分亮眼,我們大致進行了一個統計:
可以看到,在過去1年,通信芯片與模組上市公司的股票基本都翻倍,部分企業都漲了好幾倍,雖然有大盤整體在變好的因素,但這個漲幅也遠超大盤,由此可見,資本市場對于端側AI這個概念的看好。
當然,稍有理性的人都知道,這樣的概念,在短期內肯定是有泡沫的,但長期看,卻又是一種行業趨勢。
為何端側AI跟通信有很好的結合點?
因為數據是未來業務流的核心,相關的概念無論是“IoT”、“智能”、“數字經濟”等,都是以數據為核心的,而在此前的“IoT”概念中,有感知層、傳輸層、應用層三個層級關系,其中傳輸層是集中度相對較高,且處于“中樞”位置的。
所以在AI與通信模塊放在一起,業務邏輯比較合理,且成本也比較低,具體到產品層面,也更容易得到推廣。
為何說,UWB是最適合做端側AI的技術?
雖然現在資本市場看好通信技術與AI的融合,但并不代表傳感器不重要,事實上,很多傳感器也都在往智能傳感器方向演進,要看具體的業務選擇。
筆者認為,如果只是通信模塊+AI,能實現的業務流程與場景有限,主要是語言交互、內容搜索、或者翻譯這樣的場景,目前比較火的端側AI設備諸如:AI玩具、AI耳機、AI眼鏡、AI隨身翻譯/學習筆記等設備都屬于這個范疇。
而要實現跟復雜的業務就得靠傳感器,單獨加傳感器就得加成本,且在功耗、產品尺寸等方面也都會有犧牲,這對于AIoT產品的大規模普及是很不利的。
所以解題思路,就是讓通信技術有感知的能力,也就是現在逐漸得到重視的“通感一體”的概念,這樣既能夠不增加成本,又具備“感知+通信+AI”的能力。
如果這樣的商業邏輯成立,那對于UWB來說,無疑是非常利好的,因為市場上能夠具備通信+感知能力的技術并不多,如果再考慮成本以及普適性的因素,UWB甚至可以說是最好的選擇。
首先,UWB本身就是一種性能優秀的通信技術,無論是帶寬,還是時延都有不錯的表現,不過,UWB作為通信技術還需要標準的支持。
其次,UWB具備優秀的感知能力,當然,通信技術能具備的感知能力也不會太多,我們目前能看到的也就是:存在感知、位置感知、雷達感知等幾類,未來隨著技術的演講會不會誕生新的基于通信技術的感知能力也說不準。
但至少目前來說,這三類感知技術UWB都具備,且性能都比較優秀,尤其是定位感知,是已知的基于射頻信號做定位技術的天花板。
最后,從成本與生態的角度來說,UWB也極具潛力,5G-A乃至于6G也在規劃通感一體的能力,衛星通信也在往同感一體方向發展(通信+定位感知),與這些技術相比,UWB無疑是最便宜的,且目前的生態也最成熟與完善。
總結起來說,如果用UWB來做端側AI,Wi-Fi&藍牙所具備的能力UWB也都會有,但Wi-Fi&藍牙所不具備的感知能力,UWB也有,基于這樣的邏輯,我們認為UWB是最適合用來做端側AI的技術。
回顧 | IOTE 2025上海·智能傳感生態研討會在滬舉辦
回顧 | IOTE 2025上海·RFID無源物聯網生態研討會在滬召開!
回顧 | IOTE高精度定位技術與應用生態研討會,共同探討最新進展與未來趨勢
提供全頻段RFID讀寫產品的專精特新企業—捷通科技將亮相上海IOTE國際物聯網展【IOTE參展商】
專注于卷對卷印刷碳基室內光能采集自發電薄膜的印唯科技將亮相國際物聯網展【IOTE參展商】
國內智能識別設備市場占有率領先的原始生產商-迅鐳將亮相國際物聯網展【IOTE參展商】
專注掃描產品的開發與銷售的高新技術公司—馳騰科技將亮相國際物聯網展【IOTE參展商】
eSIM和iSIM安全物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KIGEN即將亮相IOTE上海物聯網展【IOTE參展商】
數智化技術和服務提供商——蜂助手將亮相2025 IOTE國際物聯網展·上海站【IOTE參展商】
浙江省電子信息產業百家重點企業嘉康電子將亮相國際物聯網展【IOTE參展商】
全國首家物聯網虛擬運營商試點單位--優友互聯將亮相IOTE國際物聯網展【IOTE參展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