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1-23
領先全球的中國金融科技正在將經驗和模式復制到海外,成為全球經濟中不容忽視的一支力量。
根據畢馬威與投資公司H2 Ventures聯手評選的“全球金融科技百強榜”,2016年中國金融科技公司在榜單前五名中占據四席;2017年螞蟻金服、眾安保險和趣店三家中國公司包攬了榜單前三名,繼續領先全球。
作為中國金融科技的典型代表,移動支付不僅被全球票選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其他三項為高鐵、共享單車和網購),某種程度上來說,移動支付也是共享單車和網購賴以發展的基礎,更是支撐起中國金融科技發展的重要力量。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在近期一場公開講話中提到,中國支付服務市場較為發達,支付服務產品較為先進,在一些領域甚至還處于全球領軍地位。截至2016年末,銀聯卡已可以在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使用,成為世界主要的支付品牌之一;支付寶、財付通業務也延伸到多個國家和地區,支付技術和標準成功“出海”,銀聯芯片卡標準成為亞洲支付聯盟的跨境芯片卡標準,二維碼標準開始在東南亞部分國家授權使用。
為此,他提出擴大支付產業對外開放,鼓勵越來越多的國內支付產業,特別是非銀行支付機構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從而獲得可持續發展動力。
事實上,從前幾年的游戲出海到視頻出海、工具類產品出海、電商出海,如今,以移動支付、消費金融為代表的金融科技出海風頭正勁。
據了解,僅2017年就有超過30家中國的消費分期平臺落地印尼。此外,泰國、越南甚至巴西等市場也多有涉獵。
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認為,中國市場空白大、技術發展快和監管相對寬容,成為過去幾年中國金融科技高速發展的關鍵因素,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普惠性也十分突出。
在過去一周,記者對話多名金融科技從業者,試圖尋找到中國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得到的答案大同小異。
多名受訪人認為,中國的金融科技之所以能在海外迅速站穩腳跟,有賴于在國內已經積累了一套經過驗證的相對成熟的商業模式。從早期的P2P模式,到如今的消費金融,動輒三四千家平臺的參與,能讓這個行業迅速成長成熟。對于出海從事類似業務,他們早已駕輕就熟。
其次,中國擁有性價比最高的技術研發能力。一名在印尼當地從事消費金融業務的中國創業者對記者表示,中國的技術研發雖然成本不是最低,但從速度、質量、安全性等各個維度綜合來看,在東南亞已處于絕對領先的地位,例如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大數據風控、大數據營銷等等。
作為一項共同的愿景,金融科技所標榜的普惠金融也已成為一個國際性話題。在1月23日即將舉行的瑞士達沃斯論壇期間,通過技術解決方案來幫助小微商戶和年輕人獲得金融服務的議題也出現在議程之中。螞蟻金服CEO井賢棟、宜信集團創始人唐寧等這些中國普惠金融的實踐者們,將共同探討數據在金融服務中的不足,如何把握技術解決方案與司法治理之間的尺度等話題。
與前兩年熱情探討金融科技的便利性、顛覆性不同,近一兩年各界開始關注金融科技背后的風險。誠然,金融科技帶來了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顛覆了傳統,提高了金融的可獲得性。但由于其跨行業、跨區域、與傳統金融密切關聯等特點,其蘊藏的金融風險也不容小覷,如何預防和化解風險成為各國共同面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