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們實地調研了億緯鋰能,與公司高管進行了溝通,主要內容如下。
1、目前電表廠商利潤很薄,這是否會影響到公司的利潤?
公司進入智能電表電池市場,實際上幫助電表廠商節約了成本。以前電表電池都是用國外的,當時國外電池售價是15-16元/塊,而公司供應的電池平均價格在7-8元/塊左右,占電表售價比例為5%。所以電表價格下降對公司的影響不大,今年以來公司電池單價下降幅度在5%左右,遠小于電表本身的單價下滑幅度,現在電池的價格進入穩定區間。公司本身不和電網發生業務關系,而是給電表廠供貨。
2、公司產品的下游市場除了智能電表外,還有其他的應用市場嗎?
鋰亞電池是公司主打產品,鋰亞電池下游最大的市場是智能表計,包括電表、水表、熱表等。以前北方按照面積來收取暖費,以后有可能會按照供熱量來收費,這將會是一個比較大的市場方面。除了表計外,公司的鋰亞電池還可以用在電子標簽、汽車電子(胎壓監測,一輛車用5顆電池)、集裝箱運輸定位等行業。
3、鋰亞電池的研發難點在什么方面?技術壁壘在什么地方?
鋰亞電池又稱高能鋰電池,能量高、溫度范圍高、電流使用范圍寬、臵放電年損比率僅為1%。鋰亞電池在軍工和航天領域均有大量應用。此類電池最初由國外壟斷,公司90年代初開始研制,2002年開始試銷售。和國內產商比,公司在鋰亞電池處于絕對領先地位。在某些局部區域,公司的鋰亞電池在智能電表領域的市場份額甚至達到70%-80%。
高能鋰電池涉及的技術方向眾多,包括電池的配方(正極、負極、電解液)、設計、制造技術,技術壁壘較高。公司董事長在1985年就開始研究鋰亞電池,技術積淀較深。
4、公司在技術上和國外產品的差距在什么地方?
公司產品在性能指標上已經達到了國外產品的水準。公司在生產自動化方面和國外產品相比還較落后,產品一致性仍有一定的差距。市場上沒有鋰亞電池的生產設備,公司很多設備都是自己開發的。公司的一致性正逐漸被市場認可。
5、公司是否感受到來自原材料成本和供應壓力?
至今,公司還未感受到原材料成本和供應的壓力。有部分關鍵零部件已經實現了自產,比如說正極材料、電解質鹽。
6、公司的比較優勢是什么?
和國外產商如法國SAFT比,公司具有成本優勢;和國內產商比,具有領先的技術和市場優勢。
7、2010年上半年,國內營收為什么下滑,而國外營收大幅增長?
2009年,華南區有部分收入來自于鎳氫電池,但毛利率較低。公司在2010年調整了收入結構,主動放棄了部分鎳氫電池業務,所以2010年上半年國內收入有所下滑。
國外營收大幅增長,有2009年低基數的原因。另外,印度電表廠需求大幅增長提升了國外營收,另外公司產品在歐美也開始有所銷售。未來幾年,國際業務仍有比較大的發展潛力。
8、風險提示
2010年10月份解禁風險;智能電表推廣低于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