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9-02
德國北威州投資促進署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封興良先生
在2015年8月20日召開的2015(第八屆)深圳國際物聯網高峰論壇暨RFID世界大會上,德國北威州投資促進署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封興良先生出席本屆會議,并帶來了題為“德國工業4.0的本質和北威州的相關示范項目”的主題演講。物聯傳媒編輯據現場整理成文如下:
據封興良先生介紹,北威州從2009年開始就在推廣電動汽車,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它目前的發展并沒有達到2009年設想的發展水平。封興良先生說:“工業4.0也是這樣,現在非常熱,但是要達到我們制定的目標非常難。”
德國工業4.0的本質
德國的企業99%都是私營企業,剩下的一些除了對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非常重大的部分,比如說鐵路、郵政等之外,其他的都是私有企業,怎么使生產力提高,包括互聯網的網絡生產的安全性能優多大等?這些問題都是需要考慮的。
“德國的工業裝備制造在世界是領先的地位,但是隨著全球競爭的加劇,特別是來自亞洲的競爭力,主要來自中國的競爭力讓德國感到非常大的壓力,另外一個是美國的壓力,美國網絡技術的增加,進一步統治整個制造業。所以德國在這種雙重的壓力,一個是追趕者的壓力,一個是領先者的壓力,它想到要保持自己的領先地位,它提出一個新的設想,新的制造模式。”封興良先生如是說。
中國從1980年在制造業的第7位,到2012年提升到第2位,印度從當時的第15位提升到第10位。德國從80年代的第二位滑到了第4位,它是有憂慮的,因為德國的經濟主要是靠出口帶領,它的出口主要是靠制造業,他們制造業的領先代表著它這個國家的興衰,所以德國在這個壓力下提出工業4.0。
封興良先生在演講中指出:“工業4.0是德國高科技戰略計劃的首位,它有一個計劃,到2025年達到這樣一個水準,但是它沒有像我們中國制造2025那樣,具體達到何種高度,它更詳細的是一些指標,比如說能源的節省,對研發方面的投入等。”
從智慧工廠到智能生產,主要是兩個主題,一個是建造智慧工廠,進行智能生產。智慧工廠的重點是研究智能化生產系統及過程,以及網絡化分布式生產實施的實現,在智能生產方面主要涉及到整個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3D打印等等技術在工業制造中的應用。
在這兩大主題下面有三個設想,就是產品、設施、管理,在產品方面要繼承有動態數字存儲器、感知和通信能力,承載著在其整個供應鏈和生命周期中所需的各種必需信息。在設施方面由整個生產價值鏈所集成,可實現自組織,在管理方面,能夠根據當前的狀況靈活決定生產過程。
封興良先生認為,未來整個行業的研發時間從設計到投產縮短整整1/3。自動化程度提高,勞動力成本在產品生產中的總價值方面所占比例將越來越少,軟件用于數字化仿真及虛擬裝配,從而實現各個組件及接口的成功測試。系統允許一分鐘內更改產品和工序,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交互。另外要小批量、智能產品高精度的生產等。
北威州關鍵產業
北威州制定的未來產業有14項,其中有6項關鍵產業:汽車、能源、健康、信息及通訊技術、物流、機械制造及生產技術。它的未來市場,包括能源、機械、物流、醫療、汽車以及互聯網,還有通訊行業等。北威州的企業數量大概有70萬家,但是大型企業在北威州占的比例很少,進入大型企業的幾乎都可以說是在10年前都在世界500強,現在由于中國的企業有72家進入世界500強,把他們的很多企業擠出去了,但是他們仍然是非常強的企業,總之德國的50強有19強是來自北威州的。
北威州雖然沒有德國的品牌整車在那里,但是它有幾個洋品牌,比如美國的福特、通用,以及奔馳的中巴都在這里生產,這里有20多萬人就業,北威州的零配件企業非常發達,在世界100強的零配件企業中間,北威州占了9家。它在汽車業要達到能自動駕駛汽車,現在谷歌已經發明了一款自動駕駛汽車,但是自動駕駛汽車的前提是,我們在馬路上行駛的汽車全部能自動駕駛,不能有人混在里面,如果說有人駕駛的話,自動駕駛就沒有意義了,這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北威州一個很大的研究方向就是要生產能夠自動駕駛的汽車。另外大眾汽車收購了北威州的黑莓研發中心,主要是研發智能汽車的。
北威州工業4.0示范項目
北威州實現工業4.0是通過產業集群的組合,北威州有16個產業集群,這16個產業集群中最最著眼于工業4.0的就是3到4個集群,一個是OWL,是北威州東部的一個智能技術系統,這里面有174家企業、大學和其它的相關合作伙伴在一起,研發北威州的工業4.0。他們在頂級集成方面,已經在生產上執行了一定的工業4.0所要求的技術基礎。第二個是NEMAS,這個主要是著重于機械制造的。第三個是NIRO,是魯爾區東部工業網絡,它主要在魯爾區東部為中心,主要把電子制造業和進入加工業結合起來,進行工業4.0的項目。第四個是亞琛生產力技術能力網絡,以亞琛大學為主,是一個注重研發的機構。
通信設備是北威州非常重視的一個產業,德國的4家通訊企業都在北威州,中國的兩家通訊企業巨頭,華為和中興的歐洲總部都在北威州,也基于它的基礎設施。
封興良先生最后指出,現在4G、5G的技術,聯邦政府在它的綱領里面,包括中國的中國制造2025,也需要提高我們的wifi技術,這樣才能實現工業4.0。“工業4.0就是要依靠網絡,通過網絡把智能工廠、服務以及物聯網連接起來,最后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而且它的轉換速度要很快。現在沒有企業實現工業4.0,我們還在探討這個問題,最后怎么實現,實現之后是什么樣的,大家還沒有具體的概念,但是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通過通訊企業來把服務、供應、最后的廠家聯合起來,這里面怎么聯合是最關鍵的。作為通訊企業,是非常有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