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洪坤:大家下午好!張秘書長因為有事不能來,所以我代他介紹一下中關村產業聯盟的情況。

北京時代凌宇科技有限公司產品部經理 時洪坤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是去年年底成立的,現在一共有40多家,整合了整個物聯網產業從芯片到智能的感應到應用,以及后面的傳輸,到后面的計算。這是聯盟的組織機構,有一個理事長和若干個副理事長組成,這是機構的一些專家委員,我就不一一介紹了。
我們這個產業聯盟現在有十大應用和解決方案,其中有做成冊子了,感興趣可以去領取,所有會員的精華的解決方案,已經印成冊子了。
這十大類分市政管理、安防監控、環境監控、節能減排、企業應用、傳感器等等。我們做了十個領域,共有22個示范項目,比如說第一個關于城市應急的,做了火災事故的,煙花爆竹、智能實體監控,在城市布點運行上,做了停車場等城市部件的管理。還有一些生態環境的,對廢棄物的處理過程,還做了智慧關愛、智慧醫療,在石景山區對殘疾人進行遠程的關愛,以及做了智能交通上的工作。
并且做了智能社區、智能家庭的應用,還有智能電網、智能建筑,還有農業的檢測。
除了示范項目之外,現在還有物聯網產業發展研究報告,大家也可以去領取,現在產業聯盟的事情,大概就是這么多,下面就介紹一些物聯網和城市管理相關的。概念大家也很熟悉了,我就不再介紹了,物聯網的特征,我們覺得有三個比較顯著的,第一個精細,個別信息系統、軟件的基礎信息,絕大部分都是靠錄入的,在數據采集的準確性方面,物聯網可以時時的收集需要感知的狀態以及外觀,這方面的信息,能夠更加準確的掌握時時的狀況。回到一種服務更加系統上,在智能的背后,各個層面上的技術和企業形成合作,像城市公路設施的管理,包括物聯網技術,可以實現對城市的地下管網,各個能源的運輸設備,實現時時的監控,形成非常復雜的城市基礎設施,形成能源、交通等各個領域。
我個人的觀點,物聯網的結點應該不會很復雜,應該更兼容,方便的接入網絡服務,應該是更簡單、更方便去使用,如果違背了原則的話,我覺得它的推廣會形成很大問題。
物聯網的主要方案我也不多講了,大家比較熟悉了。物聯網的架構,簡單來說是三個架構,應用層面和網絡的接入層已經比較成熟了,底下的感知層比較薄弱,沒有去深入,像協調互動,從這個角度去發展。
物聯網種類非常多,它是什么樣的應用,每個商品千差萬別,歸納起來有四類,第一類是身份感知的,就是移動互聯和RFID,今天來的大多數RFID的,這是身份感知類,我們是這樣劃分的;第二是位置感知,我要知道你在什么地方,我有一瓶水,我要知道這瓶水的編號,它在什么地方,還要知道現在的水溫是多少,這是狀態,還要知道這瓶水是什么樣子,我要想看看,就有圖象、外觀的感知。
現在我給大家介紹一下物聯網在管理層上的應用,城市管理從早期的物理城市,以及到數字化城市,是基于計算機和物聯網技術的,如果把這個城市比成物體的各個城市部件,像井蓋、護欄、天橋,全部數字化,通過后臺實施看到,我想就進入到智慧城市,這個就要靠物聯網來實現了。
舉一個例子,城市管理的聲音化基礎,相當于模擬的神經,現有的技術網絡,不管是有線還是無線的,相當于搭建好,后臺的處理等等也具備了條件。以平安城市為核心的系統,現在圖象做得比較好,有狀態感知的,生命感知的,現在還欠缺。以及兩中心為核心思想的管理,從事網絡管理,現在已經裝了五年多了,很成熟,現在在全國推廣。
現在市政管理存在的一些問題,通過我們近幾年對政府調研發現,兩個部門信息化的系統相對固定,實現信息化共享互溶,各建各的系統,存在著資源浪費的情況。第二個信息采集,包括人工,有事情就上報,靠人就是實施性不好,有任務,結果也不一定到位,這都是存在的問題。對于突發事件,這個事情發生了,就要去應急,不發生不知道,其實之前要有一個趨勢、有一個預警,這一塊沒做的話,只能通過事后處理,通過物聯網的技術,就可以把事后變成事前。
這是一個基本的想法,把底層的傳感更加深入和細化,希望在上層把業務整合,然后再應用到各個部門的管理。
這樣做帶來的變化或者好處解決了剛才說的一些問題,時時的監控城市的運行狀態,并對突發事件進行預先的處理,減少損害,然后能實現城市各個部門的聯動,互聯共管,實現了規劃審批,實現了全過程。
這是我們我們物聯網建設的思路,我們是想從城市的全周期入手,以無所不在的物聯網為依托,全方位考慮城市管理涉及的方方面面,形成以服務為出發點,集于數字化、激動化、智能化的全新城市管理。
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公司是03年研究物聯網,對垃圾智能物流的,以及定位管理。其實物聯網的應用和網絡化是可以結合起來做的,這是很好的、比較成熟的城市管理系統,可以借鑒來用。
奧運會之前,為了安保的需求,在鳥巢附近,大概有6000份,我們把它整合成一起,通過手機,大家可以看到任何一個地方,發生什么事件,能馬上看到,而且也非常高清,我們的手機也帶過來了,這主要是整合的能力。
城市部件管理,可以去舉報,網上去匯報,物聯網實現之后去上報,可以預防事情的發生,后臺馬上就知道,就把事后變成事前了,這個目前在北京朝陽區都已經實施了,我現在講的基本上已經實施過的了。
這個是一個管理平臺,我們做的是北京大興那個地方,還有一些貴賓領導去參觀,車輛在什么地方,他們都要時時知道具體的位置,這就需要一個定位,這就需要GPS、RFID定位,GPS是廣域的,RFID是區域的,如果太代,假如定到1米的話,1米的半徑就要有一個讀寫器,這個實施起來不太現實,另外就是時時定位系統。
這是一個城市的應急指揮、平臺系統,現在已經在做,已經重新再整合,各個區縣和市級整合在一起,把事后變成事前,現在這個項目正在實施。這是一個簡單的應急平臺的系統架構。
我們做一些保稅區和工業區,實際相當于小城市的概念了,就是在區域內的狀態,包括車輛整合在一起做的一個東西,對人員、物品以及環境、生產車間進行管理。這是具體的城市車輛,問題這幾年比較突出,我自己碰到過,就在鳥巢附近,一個人開車,突然前面就出現了臟土,對臟土的監管牽扯到建設部、市政環衛、城管,這個需要RFID來做,再配合GPS。
城市里程數據的檢測,包括井蓋的分析,地下空間,經常會有報道,工人下到地下的井下面,有一些死亡的新聞案例、新聞報道,我們做的東西就是感應到、監測到各種氣體,主要是甲烷、二氧化硫,再有就是避免無謂的犧牲。
還有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環節,另外就是垃圾物流,80年代北京出現過一次垃圾危機,就是垃圾包圍城市,現在好像這種城市又要重現,現在邏輯比較嚴重,怎么去管?怎么去做?我們是從垃圾的源頭、分類開始,一直到中轉,到處理廠,各個環節進行監控、管理。除此之外還包括公共交通的、貨運的、交通管理的、應急的,總之我們需要搭建一個智慧城市的平臺,把這些東西都納入進來,形成一個整體的方案。
我們做了智慧城市的沙盤,能夠更好的體現這個東西,不好帶過來,我有拍錄像,感興趣的話可以看一看。
在物聯網領域做的東西,目前我們和政府主管部門做了很多研究和開發,取得了一些成果,有30多項專利,有40多項產權,很多獲得了北京知識產權的證書,這是我們產品的一些介紹,感興趣的話大家可以做一下。
這是我們做的一些方案,智慧工廠、智慧城市、智慧建筑、智慧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