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爾達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震宇先生
周震宇:各位嘉賓、各位朋友早上!
今天我想跟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物聯網方面相關的信息。目前物聯網在我們國內已經到達了非常普遍的地步,從各個城市也好,各個省份也好,包括我們整個國家,都把它看成是經濟增長的重點,我們也看到,從政府到股市,到行業、到企業都對這個行業非常熟悉,但是也經常遇到一些朋友說,到底物聯網是什么東西?他們對物聯網可能是沒有辦法想象的東西,它到底是什么樣的概念。今天我們看看,從整個產業鏈的角度一起探討一下物聯網到底是怎么樣的產業。
從產業鏈的角度來說,我們想物聯網是不是可以有這樣三個環節,一個是感知控制,一個是數據傳輸,另外一個是數據處理,這是構成整個物聯網產業的三個環節。我們知道,物聯網這個概念剛剛提出來的時候,很多朋友把物聯網跟所謂的無線智能傳感網絡等同在一起,就認為物聯網是一個無線智能傳感的網絡,其實整個物聯網中間,感知控制這個產業鏈的環節比較重要,在這樣的產業中間,一個是我們芯片以及解決方案的中間商,另外就是感知專家可以提供這方面的網絡服務,以及網絡覆蓋,提供數據傳輸。我們是要拼命的燒,還是說減少一些燒煤的動作,或者是什么時候要燒,這些方案是沒有辦法提供的,如果通過物聯網這個層面、通過感知控制這個環節,通過數據傳輸,然后在后臺有一些數據分析處理的話,就可以把這些分配方案很好的解決出來,這是我們想這個產業中間的環節。當然數據處理的環節可能還跟很多的垂直應用相關,比如說現在比較火熱的云計算,因為整個物聯網起來之后,數據計算的需求就會非常大,所以類似云計算這樣的概念也有所聯系,就像我們北京的三環、四環,它會有一些連接線相關聯,另外一塊數據處理,可能還會有一些數據存儲,現在我們已經看到有些城市在做整個城市的數據中心,包括有的行業也在做整個行業的數據中心,就是為整個行業的數據計算。所以我們想,整個產業鏈可以分為三個環節。對于系統集成來說,可能是整個產業中間,任何一個角色都可以承擔的,通常來說,系統集成承擔的比較多的,一般是應用軟件,包括運營商,他們承擔系統集成的角色會比較多一些。
從產業鏈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剛才講了,它分為三個層面,一個是感知控制,一個是數據傳輸,一個是數據處理。從目前來看,其實在感知控制,或者說所謂物聯網,這是一個薄弱環節,我們知道這么多年通訊的發展,我們在數據傳輸、包括廣域網、Internet等等這樣的一些網絡,相對來說已經是比較成熟,這是一個概念。另外一個,在數據處理方面,包括我們的云計算、數據中心、應用軟件企業已經在這些領域發展了很長的時間,也積累了比較多的資源,所以后面兩個環節,相對來說,資源是比較集中的。對于感知控制這個環節,一個方面它的需求非常的廣泛,可能任何想到的需求都有可能成為比較好的應用,所以,從這么廣泛的應用來說,在物聯網狀態下面,感知控制環節絕對是有非常大的潛力持續發展的,也是可以讓很多的企業和投資者持續投入的方面,我們說股市的火熱……
就是把這個企業放到物聯網板塊去,這個企業就可以有比較大的提升。所以我們從產業鏈的發展這個角度來看,有這三個環節。
如果把它分為這三個環節,其實感知控制是一個主動的環節,只有通過感知控制,把數據采集起來,才有數據傳輸的需求,我們從物聯網的產業來看就是這樣的。有了數據傳輸之后,可能才會有數據處理的需求。所以從這樣三個環節來看,感知控制這個環節其實是我們的一個主動的環節,也就是說我們如果要把整個物聯網產業快速的往前推動,可能我們的重點要投在感知控制這個環節,有了這個環節之后,就可以配套帶動數據傳輸,大家可能有一個概念,物聯網剛提出來的時候,可能一些大的運營商,包括通訊設備的運營商,他們更多的是把感知控制這個環節服務搞好。
我們把這個產業做了這樣的分析,如果要尋求這個產業的發展空間,從技術上看我們有什么樣的重點和難點?從感知控制這個環節,目前來看有幾個方面,包括市委、市政府、省里,從國家層面,都會提出很多的方式。其實廣大的人民群眾看到的物聯網有很多的盈利機會,從這個方面我們怎么樣把它引申出來,真正的變成一個產品或者說變成一個方案,這是一點。另外一點是接入標準,我們在物聯網探討的時候,大家可能都感覺到這個趨勢,幾乎每一個會都在討論怎么樣出一個標準,各個行業有一個標準,然后很多人在推動,行業也好、政府也好,包括一些協會、聯盟等等都在推動。但是目前的問題在于推動的標準很多,讓很多的企業無法適從,他不知道跟哪個標準走,所以這是一個問題,我們怎么來做接入的標準。
從物聯網產業去看,智能無線傳感網絡是非常重要的一塊,甚至在初期,很多人把物聯網就等同于傳感網絡,所以,在這個層面上,其實對于傳感網絡所定義的無限視頻射頻的技術,這個要求就比較高了,這是我們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因為對于無線射頻的技術,如果物聯網要普及起來,這是非常重要的層面。但是對很多企業來說,它有面臨一個難點,因為對于無線的投入,如果你想做無線射頻硬件方面的東西,首先你從儀器設備、實驗室上最簡單的投資可能就要500萬人民幣,這還不包括生產,可能只是研發,所以這是有瓶頸和門檻的,這也是我們整個物聯網產業發展起來,我們需要投入的一個重點的方向。另外一個就是超低功耗,為什么功耗在整個物聯網產業比較重要呢?首先從大的方向來說,假設我們智能城市也好、智慧城市也好,如果這樣整個普及開,我們所有的空氣中是不是都會存在很多的電磁波?433、470、2.4G、5.8G的,如果說在這樣的智慧的地球上,我們的物聯網技術上沒有超低功耗的概念,從我們的物聯網的本意來講其實是希望推動社會的發展,推動社會的節能環保。反過來,如果我們沒有考慮功耗這個層面,可能我們違背了這個意愿,反而浪費了很多的資源、浪費了很多的能源做這個事情,所以低功耗從大的方面看是這樣的。從小的方面來看,我們看到很多物聯網的應用都是沒有辦法用常規的供電方式去供,比如說通過拉一條線給它供,可能你是跟著人跑、跟著車跑,你是移動的,我沒有辦法給他一個固定的用電方式,通常我們用電池,或者是用現在的新興能源,比如說太陽能、風能這些能源方式解決問題,所以從這個層面來看,低功耗在整個物聯網應用中間是非常重要的技術。
另外一塊就是無線組網,剛才我們說到,在初期,很多學者、專家把物聯網跟智能無線傳感網絡等效在一起,所以無線組網技術在這個層面的重要性是非常大的。我們在想,假設有一天整個物聯網的環境中,就像我們現在的G3手機一樣,有些運營商把整個城市里布滿了物聯網所需要的ISN頻段的網絡。假如說對一個企業來說,我要進入這個領域,我們的門檻是不是很低?也就是說我可能只要生產我的終端設備就可以進入到物聯網行業。就像我們現在的手機生產商,我就可能不需要關注太多的網絡、系統、運營的東西,我只需要把手機造出來,有人賣,就可以了。反過來講,到現在為止,我們說為了安防也好、儀表也好,如果我們這些終端設備的制造商,比如說我們的電表、水表,它們的制造商如果他可以根據某一個標準生產這個水表出來,我就可以接入到這個網絡中間去,對于他來說,他的風險和成本就會降得比較低,這是從無線組網方面談這個問題。
剛才我們談到的這些從技術上看的重點和難點,從產品定義這個角度來看,其實我們中國目前有非常大的優勢,我們從幾個層面看,一個,我們的產業配套,我們說蘋果出來一個iPAD,可以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在深圳市場,從外部到里面的任何核心都可以組裝出來,這是基于我們這么多年的中國制造,我們的產業配套的東西。也就是說現在中國從產業配套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去創新產品的資源是國外的好幾十倍,舉個例子,在歐洲或者美國,我們經常跟他們有一些合作,我們知道,比如說這么大一塊PCB,他們的成本是多少?我們知道在中國這么大一塊的PCB可能是兩到三塊錢,如果是第一次出板的話,有些都不需要開模費,或者說80塊錢開模費就可以了。在國外,如果這樣一塊PCB,你去重新開模,需要8000美金,我看他的報價清單,他是以1萬個訂單的量,這樣一塊PCB的成本是14美金,所以他根本沒有辦法跟中國抗衡,我們再分析印度、東南亞,印度經常向我們買變壓器、表殼、模具,他們整個產業配套非常弱,所以從這個方面來看,我們中國有非常大的優勢。另外一個是人才優勢,我沒記錯的話,今年我們招的大學生應該是657萬,從1997年開始,我們針對這些NCO,更多的是嵌入式應用,或者跟物聯網相關的行業,每年幾乎有超過30萬的大學生畢業,大學生兩年之后就是一個工程師,4年以后就是一個資深的應用工程師,就是針對于我們用國外的芯片來做產品這個方面來看,一個工程師如果在4年專注于一個產品,他應該是非常資深的,所以從1997年到現在,我們有非常多的這方面的應用的人才。對中國來說,甚至我們已經達到了IT民工這個概念,而且從物聯網這個角度來說,前兩天在北京有一個物聯網大會,在物聯網大會上,有170家高校要專門針對物聯網開這個課程,而且不是選修課,是必修課。所以,如果朝這個方向發展下去,我們在物聯網方面的人才就會越來越多,我們這個資源就會越來越大,這是另外的一個因素。
還有一個是市場的因素,我們中國的需求很大,包括政府推動投資的層面,所以,通過市場的優勢,先在國內建立需求,有了國內的需求之后,把整個物聯網產業推動起來之后,再去進軍國外的市場。所以,從目前這個情況來看,我們在想,中國很快就會成為全球的研發中心,我們不敢說作為全球的產品運營中心,但是絕對可以成為全球的研發中心,我們產業配套有的是、人才有的是、市場有的是,這是我們看到的。但是我們中國唯一缺的是系統以及產品定義的模式。但是反過來,我們有信心,因為我們在創新產品上的成本比較低。從手機這個角度來看,比如說諾基亞,一年出10款手機,他可能10款手機中有8款手機賣得非常好,對我們中國來說,從創新這個角度來說,我們一年可以出200款手機,可能有12款手機是市場覆蓋比較好的,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慢慢的作為全球的研發。物聯網給我們提供的一個好處就是中國自己的市場基本上可以掌控在我們中國人的手里,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概念。
另外一個是剛才談到的接入標準,這個再細細的探討。從接入標準來看,現在存在幾個問題,第一,我們說底層的傳感網絡,假如說有類似一個采集器的概念,這個接入標準有兩層的含義,我下面的傳感網絡對采集器的標準,這是一層,另外,我這個采集器對上層,我們稱為廣域網,通過它做的行為標準。舉個例子,現在在我們家里通常有幾塊表,水表、氣表、電表,它們組成一個網絡,我們知道水、氣、電通常是不同的業務單位,水務公司、電力公司、燃氣公司,所以要他們組建一個自己的標準,這個難度可能就會非常的大,就像包括前期預付費的時候,就有說可以用統一的卡片來做,但是結果是不太理想的。對于這樣一個模式下,對整個產業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舉個例子,對一個制造水表的企業來說,一年生產20萬只水表,在中國已經算是非常不錯的業績,但是20萬只水表的產值也就六七千萬,對于這樣產值的一家公司,不足以運營整個的網絡系統,他可能更多的資源在于制造終端表器,他沒能力做這個系統。整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最重要的是針對物聯網的終端設備的制造,有產品的研發、制造,這樣才可以讓物聯網也很多的用途出來。所以從這個方面來看,目前這個接入標準不統一是存在很大問題的。假如說現在有這樣一個概念,比如說在深圳,整個深圳市就像我們現在布手機的基站一樣,全部布好了這個網絡,我一個水表公司,只要生產符合你這個基站標準的水表,把你接到這個網絡上去,網絡覆蓋到的地方,在家里裝一個表,就可以分析、采集你的數據,氣表、電表都一樣,如果到了這個層面,我們在想,整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是不是會變得很容易。
我們知道一些大的運營商也在做這個事情,比如說現在有一些城市已經在布無線的局域網,就是WFI或者WLAN,其實在這個層面上,假如說把我們所謂的ISN這些技術、這些頻段,這些網絡協議,再把它集成進去的話,我們的網絡覆蓋就會比較好。所以我們有一個大膽的預言,從商業模式上來說,整個物聯網網絡覆蓋以及運營后期是比較大的盈利的模式。也可能是現在的運營商來做,比如說中國移動、電信來做,也可能是這些運營商之外的,專門針對物聯網的運營商。其實從整個網絡覆蓋,或者從運營這個角度來說,假如說在深圳我投資把整個網絡覆蓋其他之后,一個表接入到我的網絡中間來,可能一個月收5塊錢包月,這個流量可能比較難記,但是從時間上來說,我一年收多少費用,這時候對整個行業來說,比如說水表應用,要應用它就比較容易。從盈利這個角度來說,物品比人要多, 現在人的手機已經可以讓很多的運營商相互競爭,所以,從物品這個角度來說,可能比人的市場要大不知道多少倍,這是大家值得參考的問題。其實從整個網絡覆蓋來說,從整個行業來說,或者從整個社會來說,有非常多的閑散的資金,他們炒黃豆、炒大蒜、炒股票、炒樓市,如果說往這個方面投。炒綠豆、炒大蒜肯定要被阻擊,而且它是不會被社會接受的,它的地位比較低,它雖然會賺到錢但是會被大家譴責。如果投入到這個層面,當然從盈利這個模式去分析,他的投入會為整個社會做非常多的貢獻,而且從盈利這個角度來說,就像目前這個狀態下面,各級政府也好、整個行業也好、全球也好,物聯網這樣發展、智慧的城市、數字的城市這樣發展的話,這是存在比較大的盈利空間的,這是接入標準。所以我們在想,如果照目前的狀態,不管誰來牽頭,可能開非常多的會議,一天不斷的開會,可能三五年、十年都拿不出這樣一個標準。有沒有可能從一些企業,一些運營商,或者是一些想成為運營商的企業出發,我做網絡覆蓋,拿出符合整個產業需求的,當然可以跟政府方面做一些探討,拿出這樣的標準,這種情況下,這個標準就會快一些。就像我們的TD,TD是需要牌照的,目前我們的物聯網是不需要牌照的,只要你有資金就可以做這個事情。所以從運營網絡覆蓋這個角度來說,我們認為它其實就是一個資本運作,這是從網絡接入方面來探討這樣的產業。
另外一個是無線射頻,剛才我們也提到過,對于無線射頻來講,可能目前有部分企業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我們在想,如果整個物聯網產業要得到快速的發展,我們是不是要讓參與物聯網的95%的企業都不存在這個問題,如果只是整個物聯網產業中間參與的企業的3%、4%的企業能夠解決這種問題,整個物聯網產業要發展就比較難。所以我在想,一個參與物聯網的企業要做無線的相關的技術,可能不需要投入太多,就可以把無線這方面納入到我的產品中間來,如果有類似這樣的產品,或者類似這樣的技術、類似這樣的方案的話,對于企業來說,它的門檻就比較低。因為無線技術有幾個硬門檻,一個是你的實驗儀器設備,至少500萬。另外是人才,剛才我們講到了人才優勢,但是在無線射頻方面,我們國內的人才優勢還沒有體現,這就有待于我們高校開物聯網的課程之后,如果有一天變成了無線的IT民工,我們的物聯網的效果就會非常好,這是一個瓶頸。
另外一個是生產,無線方面的生產跟一般的電子產品的生產不一樣,它對很多射頻的指標要求比較高,比如說發射功率、靈敏度等等,所以如果沒有一套好的生產管理體系的話,你的產品可能今天是好的、明天是壞的,因為它跟環境的關聯性比較大,這是一個方面。所以,無線方面可能需要一些提供解決方案的公司,或者提供無線產品的公司,比如說我要做一個無線的水表,可能這個水表就需要向社會上買一個無線的接口或者模塊,他拿過去就可以用了,我們不需要關心無線技術,這個層面才可以把這個產業比較快速的推動。
另外一個是無線組網技。當然這個組網非常困難,剛才我說了,其實如果要在整個城市覆蓋這樣的網絡,這樣的組網就非常重要,我們在說我們的手機、通常坐火車的時候都會碰到有時候有信號、有時候沒信號,可能在兩個基站之間就會有這樣的切換過程,所以我們說整個網絡中間某一個結點,或者某一個產業,我們不能保證它一直是好的,如果它壞掉之后,就像我們的手機一樣,現在我們可能跟主機有一個基站的,但是這個基站換掉之后,它能夠主動找到另外一個基站,還是能夠打電話,這樣的技術對于物聯網是非常重要的,當然,網絡基礎技術之間還有安全性等等需要討論和研究。
當然,網絡技術的難度可能更加大,不是所有參與物聯網的企業都能夠做的,這就需要一些研究機構、大型的企業,甚至專業的企業來投入做這樣的技術。
另外一塊就是低功耗,我們利爾達這個產品是可以用蘋果來供電,我們說的是蘋果機,當然跟蘋果公司的電腦不一樣,用蘋果就可以支撐,把這個MCU的里面的RCD給跑起來。
接下來請允許我稍微介紹一下我們的公司,我們公司是定位于在物聯網行業提供解決方案的,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推動整個行業的快速發展,所以我們提供了幾個方面,一個是剛才講到的無線,包括組網技術上的很多企業家沒有辦法投入的,有這樣的技術門檻在里面的,所以我們可以提供類似這樣的解決方案,可以降低你的風險,以非常低的成本擁有這樣的產品。而且我們的定位是絕對不做任何的終端應用,我們是提供這樣的方案,這是一個。另外一個,我們專門針對某些行業做產品的定義跟市場的定義,也就是說整個系統的方案,比如說有類似的企業有需求的話,可以在我們的基礎上發展他的事業。我的報告就到這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