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中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周受欽博士
周受欽:各位下午好!我主要是兩大內容,第一大塊我想跟大家一起探討一下物聯網前后的一些問題,然后匯報一下我們中集智能正在做的裝備物聯網。今天開了一天的會,有這么多人來,也是我沒有預料到的。事實上從去年溫總理講物聯網的時候開始,去年的股票市場就經歷了一陣瘋漲,因為他是做物聯網的。
我們講物聯網,有很多種觀點,事實上有4大塊的人在講物聯網,第一大塊就是做RFID的,做標簽識別的、身份識別的。事實上真正的物聯網是感知物聯網,就是感知中國。我們跟上海合作做了一個傳感器,就是做傳感器領域的一些東西,所以一大塊是做RFID的,還有一大塊是做傳感的。但是也有一些說他也是做物聯網的,做什么呢?智能交通、GPS定位,這是第三撥人。第四撥人,他的名字更加接近物聯網,就是做無線傳感網,他本來就是傳感器與傳感之間的互聯,他從形象上理解更加接近物聯網。所以說這4撥人站在不同的領域,在講4件不同的事情,最后說大家都是做物聯網。現在你問一個人說什么叫物聯網,我想沒有一個人說得清楚,什么叫物聯網?是物和物的相連。大家的手機就是一個世界上最大的物聯網,你的手機對中國移動的系統來說是可視的,包括你所有的通話,所有的短信。我們深圳很多的企業都是講究你的效益、生存,我們怎么在物聯網這個大潮里面挖到自己的金礦?事實上現在的物聯網在做兩件事,第一件事情就是地產,以物聯網的概念圈一塊地,蓋一些樓,然后去招商引資。第二件事情,就是投資,經營運作,2004年開始,RFID已經死了一批風投,2004年的時候RFID高潮迭起,吸引了很多風險投資商,6年過去了,這幫人死掉了,現在又有一批新的風投,很多企業做到了差不多的時候,又有了新的概念出來了,就是物聯網。搖身一變做物聯網了,有了更多的價值,有了更多的市場,做到百億、做到千億,讓風險投資來投。實際上目前大家做的就是這兩件事情,物聯網的地產、物聯網的資本運作。這是我自己的感覺。
事實上真正的物聯網是感知物聯網,完全講溫總理的物聯網基本上跟RFID沒什么關系,因為RFID是解決物體識別的問題,我們講的感知物聯網是在相關的基礎上,加上物理的屬性,比如說對于我們消費者來說,對于我們人類的活動來說,更多的是要求我這個物品的屬性,也就是我想知道一個品目,我并不是想知道這個品目的編號是多少,我是需要知道這個品目在生產過程中有沒有使用違禁的農藥,在運輸的過程中有沒有有效的倉儲的環境,所以我們想這個物品,包括它的存儲,事實上我們更多的是需要知道物品的屬性、特征,所以說組建一個傳感網,假如說你做產品的運輸,很多時候并不是要知道集裝箱的號碼是多少,當然你要知道,但這不是關鍵的,最關鍵的你要知道這個集裝箱在哪里,它里面有貨還是沒貨,它是空箱還是重箱,就是說我們一定要知道物品的屬性,所以說這就是我們講的物聯網里面最重要的一點,首先要識別這個物流智能化,感知它,還有它的屬性,不僅僅只是一個身份而已。另外,剛才王教授也講到,也談不上失敗,至少是沒有大規模的推開,事實上跟我們2004年的時候做RFID,當時我也是潑過冷水,當時提出了一個口號,就是每一個產品上都要提供一個ID號,像互聯網一樣做物聯網,當時說的是物品內部的物聯網。但是事實上大家想有意義嗎?沒有意義,為什么沒有意義?一個蘋果吃光了,你還要關心它的ID號干什么?這個蘋果已經不存在了。但是照著物聯網來做的話,世界上可能90%的數據是死亡的數據,物品消耗了,沒有人再關心它的ID號了,但是照著物聯網的概念,(我不是講現在的感知物聯網,講的是2004年開始的RFID物聯網),那時候可能90%的數據已經沒有用了,因為你只是產生了一個數據,最后這個數據誰消亡它、破壞它、滅掉它,沒有人關心這個,把蘋果吃光了,這個數據不需要了。所以照這樣發展下去,物聯網數據里面90%的數據是沒用的。所以說,我們在講這個歷史的時候,就是我們做物聯網的時候,不是說為物聯網而物聯網,而是一定要解決行業的,有意義的,有針對性的物聯網。人類社會里面,人就是一個物,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吃喝玩樂,要解決這12個字的需求,你不要物聯網,給每一個產品分配一個ID,這沒什么意義。所以說我們做物聯網的時候,特別是我們企業一定是要找到有效的商業模式,找到商業需求,誰需要我們才有意義。我們做物聯網就是要有一個完善的產業鏈的支持,為什么說這個事?事實上我們做集裝箱也好,做裝備也好,我們在1995年就出臺了一個集裝箱的電子標簽標準,當時每個集裝箱要裝一個標簽,大家想想,1995年的時候,那時候還在用蘋果機,那時候更沒有網絡,怎么實現這些?所以說找到商業模式之后,要找到產業鏈的支持,大家一定要把這個事情琢磨清楚。
事實上RFID從2004年開始到現在已經有6年的時間了,很多的時候很多的應用還是集中在政府相關的領域,并不是說一種大的百貨、物流,包括沃爾瑪提出的概念,為什么?這是一個技術的問題。無論是現在還是剛開始提出的物聯網的概念,它事實上是開放式的應用,你是想這種開放式的應用通過閉環式的技術解決,這是一個什么意思呢?就是說世間萬物有一個物聯網,然后有一個全球性的東西,照你這么說你就要把全世界所有的封閉式的系統整合起來,現在有人在做這個事情,他在做這個搜索引擎,要把沃爾瑪里面的系統,把所有的系統關聯起來,才可能組成物在全世界傳網的可視。照這樣說你得把多少封閉式的系統組合起來,比如說我們現在做車輛監控的時候,你不要說一個泛載的物聯網,你就講中國危險車輛的管理,事實上每個地區都有他的標準,你現在把每個地區的系統連起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更何況你要把世界萬物各個封閉的子系統整合起來,形成一個系統,這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是沒有精力做這個事情的,所以說最開始我們并沒有跳出這個思路做物聯網,事實上如果你是開放的應用的話,一定要配開放的系統,而不是開放的應用來對我們閉環的系統。什么是開放的應用配開放的系統?事實上就是我們要有一套第三方的系統,就是說我們原來用RFID的模式,比如說我開了一個商店,每天進出、庫存要核賬,每天賣了多少東西,進了多少東西,我買一個讀寫器,每個物品上都貼上標簽,我自己建一套系統我就知道了,事實上這是閉環的應用。如果你真正實現了開放式的應用,事實上你的讀寫設備就不能再把數據送到閉環的系統里面,一定要送到中立的公共的第三方的,類似于移動運營商的商業的系統,才能實現開放式的應用,所以你開放式的應用一定是要配開放式的系統,如果你再做閉環式的系統就不太可能實現。這就是我剛才講的這個問題,就是說大規模的社會性的物聯網要怎么做的問題。
這是我最后的幾點,特別是我們深圳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而且深圳的創新能力是非常強的,而且深圳的企業挖掘市場需求的能力是非常強的。但是我們在物聯網的熱潮下,不要再像上一次RFID一樣發展,這樣的話就沒前途,物聯網也是一樣的,它也是很虛的一個概念,不是很實在的概念,任何一個東西都是物聯網,你說煤氣抄表是不是物聯網?出租車認證管理是不是物聯網?什么東西都是物聯網,所以你講不清楚物聯網是什么東西。物聯網的核心東西是什么?做傳感的廠商他說是傳感的用途,做RFID說是RFID的技術,做無線傳感網的是無線傳感網的,沒有人講得清楚。所以說我們在講物聯網的時候,一定是找到你的行業,找到你的需求,類似于做RFID項目,無非是把物智能化,讓你有錢賺。所以物聯網要符合你的需求者,符合你的擁有者。所以說我們做物聯網一定是要實現有價值的物聯網,而不是為物聯網而物聯網。而且我感到世間萬物的泛載的物聯網是沒有多大意義的,一定是專業的物聯網才有意義。服務于某個行業,才也你的生存空間,才有你的金礦可挖,解決全球物品跟蹤的物聯網短期內沒有多大的價值,所以我覺得物聯網在物體身份的問題上一定是把物體的屬性弄清楚,然后加上有這樣的網絡,加上有效的需求和有效的商業模式,事實上物聯網說白了就是物體在系統里面的可視,RFID也是實現了可視,只是你實現了物品身份的可視,你沒有實現物品的屬性可視。物聯網就是物體跟系統對話交流,物在系統下的可視。很多報導說物聯網就是機器對機器,機器要對什么機器呢?說白了就是機器對系統。我覺得物聯網更多的是M2S,而不是M2M。
這是我亂七八糟講的對物聯網的一些感想,可能跟大家的想法不一樣,接下來我想給他們匯報一下我們現在做的一個裝備物聯網,我們為什么做裝備物聯網呢?是因為本身我們企業是中國最大的,甚至是世界上最大的裝備制造廠,包括托盤、集裝箱、道路車輛,包括人員裝備等等。我們為什么做這個裝備物聯網?并不是說我們現在才做的,事實上我們10年前已經做了,只是以前叫軟件監控,物聯網說白了也是識別、跟蹤、監控。我們做能源化工的運輸車輛,中石化的油罐車、LNG車,這些車在運輸過程中有很大的問題,現在每個車上都裝一個GPS,但是這個車裝上GPS之后,他到底在路上是撞車了,翻車了,還是出了事故了,還是正常的停車還是正常的塞車,沒有人知道,因為你這個車本身沒有一個智能化,沒有傳感的裝備,不能自動告訴你的系統是什么樣的狀態,所以說現在各個地方要求所有的危化品車輛要裝一個GPS,本身只能解決一部分的問題,不能真正的有效處理發生事故后的情況。中國的危化品車輛每年的事故是非常頻繁的,基本上每個星期都也事故的發生。這是一個問題,事實上2006年的時候,國務院的安全生產委員會做了一個研究,這里面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危險品車輛在外面出了事以后,本身的處理是交警來處理,交警并不知道你的車輛上裝的是什么東西,到底是有毒的還是無毒的,到底對生命有危害還是沒危害的,到了那里首先是把周邊封鎖,然后讓它不要泄露。但是不同的危險品要采取不同的應對,有時候隔離一下就沒事,但是有些東西就不行。有一次我們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我們裝LNG的車最后泄露了,冒了白煙了,交警一上來把所有的閥門封死,事實上把閥門封死以后,里面的壓力會劇增的,如果到了一定的程度,整個罐子會爆炸的,對于這種情況你讓它自然排放就可以了,沒有什么危險,但是交警不知道,因為他不知道里面裝了什么東西,也不知道是出了什么事。要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唯一的辦法就是你的裝備要智能化,你的裝備在定位的基礎上再加上你的傳感,知道你裝了什么東西,知道你有沒有泄露,泄露的等級是什么,危害程度是多大的,有沒有翻車,有沒有泄露,壓力有沒有異常,再加上我們的車輛監測的數據,最后把你的裝備變成完全智能的,這樣你在后臺就知道你的裝備全面的情況,一個是說它裝了什么東西,它有沒有問題,車有沒有問題,這樣的話,你的裝備在系統下完全的可視,這樣的話,出了什么事情,可以得到有效的處理,可以得到信息資料,這樣可以避免更大的危害。這是我們做危化裝備時的應用。
另外我們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儲備與裝備的制造企業,事實上中國的食品安全,大家強調的,包括國家政策法規強調的,都是食品的生產安全和食品的銷售安全,什么叫生產安全?就是你生產的時候不要生產假冒偽劣,生活的原料是無害的,你銷售的時候是好的。但是食品的運輸過程沒有人關注,比如說現在從北方生產的冰激凌,生產的速凍水餃,還有速凍青菜,事實上這個供應鏈中國是缺乏監管的,就是說你的速凍水餃80%是通過四卡車運過來的,并沒有采用冷鏈運輸,可能好的時候給你蓋一床棉被,不好的時候就直接運過來了,到了銷售企業再凍上,所以大家經常看到速凍水餃上開裂了,這就證明他的冷鏈運輸出了問題。中國的食品運輸有80%要求冷鏈沒有用冷鏈,因為冷鏈是沒有監控的,司機即使拉的冷藏車,他為了降低成本,也會把冷氣給關掉,快到的時候再把冷氣打到零下20度,然后交給銷售商。甚至個別嚴重的情況是司機把它藏在冰塊里,到里那里看到東西沒有問題。所以說我們中國的食品安全,特別是供應鏈安全監管不嚴。我們中國的政府不是在關注食品的生產安全和銷售的安全,并沒有關注運輸的安全、供應鏈的安全。這種運輸的安全和供應鏈的安全怎么辦?并不是說你可以用管理的手段解決的,你現在用管理的手段法律法規都是要求疫苗也好、冷凍的食品也好,都是要用冷鏈的技術,但是做到了嗎?沒有人做到,企業為了降低成本沒有這樣做。那么怎么辦?唯一的辦法就是用技術的手段實現,也就是裝備智能化。就是實現食品冷藏運輸車輛、倉儲設備完全技術管理,把氣體的濃度、二氧化碳的濃度,所有的排放監測起來,這就實現整個物聯網運送過程的可視化,這樣的話你就知道基本的運輸供應鏈有沒有問題,這樣可以確保食品運輸的安全。另外還有就是剛才講到的貨物的安全,事實上全世界90%的貨物是通過集裝箱來運輸,集裝箱的拖到每年大概有2000個億,這種問題怎么解決?沒有辦法解決,現在都是通過人工的手段。如果我們裝備的本身是智能的,告訴它的位置、有沒有拖到的現象,這樣對整個系統都是完全可視的,這樣解決了貨物運輸的安全問題。
所以這也是我們為什么做裝備物聯網,并不是說我們想這樣做只是我們做傳統的裝備,現在的網絡技術、信息技術很發達的時候,企業需求、行業需求,弄了這么一套智能化的裝備,在傳統裝備上的智能化,使系統變得可視,提高我們貨物的安全、物流配送的效果,以及降低整個調度的成本,所以基于我們的產品出發,我們做了裝備物聯網,就是智能化的裝備加上我們的信息系統,扣在現在這樣一個熱點概念下就是裝備物聯網。說白了還是傳統的系統,做RFID也好、做信息的也好,都離不開這樣,就是裝備智能化加上我們的傳輸網絡,加上管理系統、加上運營系統。
這是我們開發的一系列的裝備物聯網,我們現在對危化品車輛管理、危化品儲罐,都實現了裝備智能化,這樣的話我們的裝備是可視的,不僅僅是數據,他的壓力數據、有沒有泄露都一清二楚。這是我們的幾個儲罐,我們都可以對它進行監控,企業可以很方便的配送,我們的車也好、箱也好,都是裝上這種傳感器,有溫度的、二氧化碳的、有沒有冷鏈的運輸,中間的運輸有沒有異常。整個的供應鏈里面食品的溫度是多少,冷氣有沒有啟動,所有的數據都有。這樣的話可以解決食品除了安全生產、銷售安全以外,還可以解決運輸的安全問題。最后就是我們對集裝箱貨運安全的解決方案,上個星期三我們集裝箱電子標簽的裝備標準剛剛審查完,我們也準備盡快發布,所以跟前面各位講的有一些不一致的地方。另外就是解決集裝箱電子鉛封,這一系列的東西都是綜合起來解決全球最大貨物運輸裝備的識別、跟蹤、監測,使這個裝備在我們的系統下可視。
這是我們整個做的這么一些裝備物聯網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