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年4月24-26日 上海世博展覽館-北門(博成路)
距離展會開幕
發布時間:2017-05-22
工業云平臺從構建到變現:漫長演進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突破,以及工業、制造業自身在發展過程中的變革需求,這些年,傳統制造業向智能制造的轉型已成為全球從業者紛紛踐行的大趨勢。
不管是德國的工業4.0、美國的工業互聯網、日本的精益制造還是我國的“中國制造2025”,在這一輪工業變革中,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機器換人等新型技術的崛起不斷與制造業企業的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設備管控、能效管理等剛需相互交鋒、碰撞,進而衍生出“工業云平臺”這一攜手制造業轉型不斷打破壁壘、推陳出行的神助攻。
在這一大風潮之下,全球工業巨頭紛紛通過并購、合作或自主研發等手段推出了自家工業云平臺,GE的Predix、西門子的MindSphere、PTC的ThingWorx平臺等。當物聯網風云已起,平臺為王便成了各行各業爭相跑馬圈地的目標,在工業領域,也出現了大大小小云平臺的涌入。
然而,物聯網平臺從構建到推廣,再到切實為制造業伙伴賦能,最終實現云平臺價值進而也從前期投入中逐漸浮出“虧損面”,這是一段需要平臺商下沉到制造業實際需求中去積累,同時充滿不確定性探索、但又極具吸引力的漫長周期。作為同步于制造業轉型而轉型的物聯網平臺提供商PTC而言,正經歷將前期積淀變現的“暗流期”,深知物聯網平臺產品表面的“虧損”與實際業務在暗流中螺旋式上升的對應關系。
對此,PTC中國區總裁Kerry Grimes向物聯網智庫表示,“任何新技術或者產品在落地的過程中都是有回報周期的,這一數字或許無法從PTC財報中直接體現,但工業云平臺助力傳統業務的市場表現仍具有說服力。PTC現在的主要營收仍來自CAD和PLM等傳統核心產品,以CAD為例,上個季度全球CAD市場是一位數增長,而PTC的CAD業務在全球實現了兩位數增長,這要歸功于將物聯網平臺功能嵌入CAD產品中促進了這個增長,因此PTC深信IoT相關業務前景,未來它將不再只是促進傳統產品,自身也將成為全新的盈利渠道。”
因此,尤其是工業云平臺商,要有足夠的耐心熬過前期挖坑、中期填坑最終培育制造業賦能價值的完成周期。
從工業2.0到4.0,不同階段對平臺提出不同需求
工業云平臺的價值體現離不開制造業伙伴的實際需求和最終效益的提升,那么面對中國工業這盤散亂的大棋,工業云平臺將如何為其把脈醫治呢?
1.工業水平參差不齊,無法統一邁進工業4.0
中國工業發展的基礎薄弱,參差不齊是困擾平臺商的基礎難題。國內雖有極少數制造商已按照工業4.0示范工廠的標準來重建生產了,但是大部分工廠老舊設備還未淘汰的2.0階段。面對基礎差異化顯著的制造業現狀,平臺商也應依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發展路線。誠然,智能制造是工業4.0的終極愿景,然而對于2.0階段的廠商,第一步應該是邁進2.5階段,即設備聯網、數字化,在此基礎上再追求3.0信息化和4.0智能化。
因此,對于面向眾多中小型制造商的平臺,應具備提供靈活、多樣、迭代性較強的智能化解決方案的能力。
2.從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用IoT優勢加持傳統業務
工業云平臺的出現,并不意味著全部推翻原有的工業自動化方法論,而是借助新的技術與手段來優化工業自動化方案,從而更全面的為制造商伙伴賦能。
在這個愿景下,PTC在兩年前便開啟了轉型之路,一系列的迅速并購包括物聯網平臺ThingWorx、物聯網軟件服務商Axeda和預測分析平臺ColdLight、虛擬現實平臺Vuforia等11家公司,聚是一團火,這些在物聯網細分領域各有專長的滿天繁星,共同構成了PTC完整的物聯網產品和解決方案布局。
在IoT、AR、大數據分析等技術的反哺下,PTC以數據分析挖掘傳統CAD PLM的全新價值與結果,并通過AR的手段去展示這些數據結果、挖掘更廣泛的指導意義,最后達到1+1>2的效果。對此,Kerry表示,“我們不是單純地把獨立的物聯網的產品推向市場,而是結合傳統的核心的產品。如,有一個將IoT嵌入CAD的功能叫performance advisior,它就能把需要改善的產品的優先級通過物聯網的手段進行排序,進行產品的優化。所以,整個是一個循環互相促進的過程。”
3.專注數據價值挖掘,拒做偽平臺
如消費類云平臺的三層架構一樣,工業云平臺也離不開底層數據、中層通信、上層應用的分門別類。作為在工業自動化領域深耕多年的PTC認為:未來工業云平臺最大的價值應是工業大數據的挖掘于應用,因此ThingWorx平臺側重并專長于工業軟件方面。
Kerry表示,“雖然工業云平臺的數量在暴增,然而大多數還只停留在設備云層面,而真正能夠進入工業數據競爭層面的平臺并不多。PTC將借助購入的Axeda、ColdLingt、Kepware在穩定連接、數據分析等優勢,做一個對數據整體分析的架構,重點挖掘云平臺的數據價值,并最終作為高度概括的決策輔助輸出給制造商伙伴,切實為制造業轉型助力。”
以合作促生態,工業云平臺亦需要上下借力
工業發展在全球分布的非常不均勻,一方面與發展基礎有關,另一方面也與當地的工業政策和發展規劃相關,因此平臺商應因地制宜。在中國,更應借著“中國制造2025”的春風,搶占中國工業物聯網的頭等艙。
對此,Kerry表示,“PTC非常重視在中國包括中國政府本地的戰略,切合中國制造2025的政策,把整個的產品線跟政策進行匹配,按照哪些產品符合政策的某個階段,調整PTC在中國發展的整體戰略和路線圖。例如,ThingWorx平臺在中國的實施也離不開阿里云服務的支持,另外PTC與GE長期以來開展的廣泛合作,也將雖業務延伸到中國市場。”
此外,最近PTC面向中國客戶提供了“定制化”的訂閱模式:即所有軟件產品均推出三年訂閱模式,同時中國客戶可在三年期滿后選擇永久買斷軟件許可證。這樣做的初衷是為中國客戶提供更大的靈活性,并嚴格契合了中國的特殊國情:國企需要永久性的許可證。這是針對中國市場一次全新的商業模式的創新,對此Kerry表示:“PTC在北美和西歐訂閱的比例已經達到了75%,也許中國的客戶現在還未完全意識到訂閱能帶來的價值,但新模式的價值將在很快被制造商挖掘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