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年4月24-26日 上海世博展覽館-北門(博成路)
距離展會開幕
發布時間:2017-04-14
技術的更新迭代,改變著方方面面,從3G到4G再到4G+甚至未來的5G,以及現在的物聯網浪潮,都是新技術帶給我們看待這些領域更廣闊的視角。
高通在無線通信領域,特別是智能終端領域的技術和芯片組等方面不斷進步。成立32年,在過去的30年當中,高通一直研究如何連接人與人,通過手機終端將全球的人連接起來,而現在,除了做到人與人研究,還要更進一步探究物與物的連接,也正因為如此,物聯網的概念深入人心,它的出現衍生出很多新技術、新概念。
“連接”與“計算”
其實對于物聯網來說,目前還只是個起步,它真正的商業模式、應用服務以及對于人類生活的改變都處于待開發狀態,這足以讓業界持續亢奮。未來物聯網發展的大目標即連接萬物,不僅連接每個人以及他周遭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各個物體,這不是一個小小的改變,而是人類生活中質的飛躍。
連接與計算是物聯網演進的主要兩大核心技術。連接,就是連接各個物體,它們互相通話;計算,這類似于手機中的計算技術,物聯網同樣適用。
那么物聯網究竟在“連接”這一概念中有哪些迫切的技術需求呢?高通作為一個研究手機領域技術的公司,將連接人與人的技術應用于連接物與物,這一主流技術的演進處于加速前進狀態,就相當于手機終端的發展。然而物聯網相較于手機終端連接來說,既兼顧技術的進步,又兼顧多個系統的兼容、功耗、成本和散熱等其他指標,這是對于物聯網技術或是很難的事情,物聯網的廣泛性也就決定了它技術的復雜性。
前面提到了連接與計算。其中連接就可以根據距離的長短來區別所使用的技術,短到物與物、物與人通過藍牙、NFC、ZigBee等技術連接,遠到智慧城市中的路燈與路燈、以及停車場之間通過蜂窩網絡技術連接,然而蜂窩網絡技術即2G、3G、4G、未來的5G技術,它們是廣域覆蓋、全球范圍內最成熟、部署最廣泛的技術。然而如何整合?
CAT-M1和Cat-NB1為5G物聯網發展提供新機遇
高通認為,蜂窩通訊技術是未來物聯網連接支撐技術里絕對的主流方向。但蜂窩技術即2G的GSM、GPRS、EDGE到3G的WCDMA、EV-DO到4G LTE、4G+、載波聚合等,這些是不能直接應用于物聯網上的,畢竟針對人與人的通信與物聯網所提出的技術需求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那么差別在哪里?
因此,高通將目光聚焦在了兩項新技術——Cat-M1 (eMTC)和Cat-NB1 (NB-IoT),它們都屬于LTE的范疇。Cat-M1也叫eMTC,是機器之間通訊的標準,Cat-NB1也叫NB-IoT,比較標準的稱呼是Cat-M1和Cat-NB1。那么這個新技術有什么特別之處?它們針對物聯網的需求,降低系統復雜度和降低系統成本、提高系統的續航時間,從而實現4G調制解調器的海量部署、規模經濟和超長生命周期。舉個例子,與往常LTE對數據速率追求,物聯網并不需要超高的數據率,提供可用速率即可。而Cat-M1標準,上行下行都是1Mbps;Cat-NB1上行和下行速率分別是60kbps和20kbps,因為它主要是針對一些計量和環境傳感器等,做很簡單的應用。
除了速率,帶寬也有所調整。通常一個LTE載波是20MHz,而到物聯網帶寬有了明顯的下降:Cat-M1只需要1.4MHz系統就夠了,Cat-NB1需要200KHz,這樣的好處是,部署起來較為容易,從而就降低了這方面的成本,而Cat-NB1部署就更加靈活了。此外,Cat-M1、Cat-NB1均可支持半雙工,進而對濾波器的復雜程度要求降低,成本也大幅降低。此外,兩個技術還有降低移動性、降低語音需求、穿透性能提升等等特性。
此前,高通與中國移動、愛立信在去年年底進行了Cat-M1的試驗,也和中國移動簽署了戰略諒解備忘錄,在未來模塊的設計、商業模式的開發、產業鏈的培育,還有更長遠的如5G、車聯網、云計算等等進行合作,這都是基于Cat-M1和Cat-NB1這兩個技術層面的提升以及向更長遠的方向發展。
如前面所提到的,高通推出了為Cat-M1和Cat-NB1定制的多模多頻芯片MDM9206。未來,5G大概在2019年到2020年開始起步,高通的愿景是第一增強型的寬帶,通訊數據率將再上一個臺階;第二是做關鍵業務型服務,在將來可以執行非常復雜的任務,例如無人駕駛、醫療以及救援等工作;第三則是,海量物聯網,要在物聯網領域比4G Cat-M1和Cat-NB1再上一個臺階。而當下則是在4G上將Cat-M1和Cat-NB1兩個標準打實基礎、成為引導作用,而5G將會解決下一步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