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年4月24-26日 上海世博展覽館-北門(博成路)
距離展會開幕
發布時間:2017-11-10
“百度現在非常明確,是一個AI公司,All in AI”,11月7日,百度COO陸奇在2017創新與新興產業發展國際會議上這樣說。當然,這個概念其實百度在今年已經說了很多遍。沒想到一天以后,騰訊COO任宇昕就在2017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說,騰訊要“AI in All”。
雙十一將至,越來越淡化交易額、反而推崇“新零售”的阿里,似乎也在高舉新技術的大旗,迎合AI時代的到來。
看來,無論BAT的戰略思路有何不同,在AI這件事情上,先后在話術方面達成了微妙的統一。當然,各家卡位點還是不太一樣,我們在這里可以看到其中的差異,和差距。
先后入局AI,BAT掀起卡位戰
騰訊的“AI in All”,說到底還是All in AI。
AI這件事情,百度很早就在提,實際上“技術”是深入百度骨髓的東西。去年,阿里也開始提。不難發現,阿里雖然依舊在推雙十一,但是越來越淡化雙十一當天交易額的概念,因為阿里清楚,隨著網購成為日常行為習慣,這一天的銷售額愈發的顯得不那么重要。
“新零售”概念取代“電商”概念,也恰恰是在這種環境下誕生的。“新零售”所倡導的“新技術”同樣也迎合了人工智能的到來。
去年年初一直沒看到騰訊在人工智能的動靜,雖然后續有過“絕藝”這樣的圍棋AI產品,但離實際運用還是差的太遠。但今年騰訊終于提了出來,要在車聯網和零售層面使用AI。作為最后一個提AI的三巨頭,騰訊的入場也表明,移動互聯網終于成了“史前文明”。
AI是大趨勢,阿里和騰訊的跟進是必然的,但此時提到“All in”,或許跟百度越來越激進且富有成效的動作有很大的關系。畢竟資本市場對于百度投入AI的反應是立竿見影的。
事實上,從陸奇入職百度開始,百度的AI戰略在應用層和工業層的落地越來越明顯,商業化的思路也愈加清晰。
人工智能,才是新階段的增長動能
去年所謂的“移動互聯網下半場”的概念出現,恰恰表明,憑借人口紅利和規模效應實現持續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
以AI為代表的前沿技術正滲透全社會,不但成為了國家戰略舉措,而且影響企業發展方向,滲透著個人的生活。
從國家層面上看,人工智能像水、電、煤氣一樣是很多制造業企業的基礎設施和重要資源,它的高度決定了基礎創新的高度。對話式人工智能就像是管道一樣,把人工智能導入很多制造業企業的業務中,把過去機械的鐵盒子逐漸連上云服務、云計算,讓產品變得更加智能。
從企業層面上看,人工智能更是中國企業進行智慧轉型和信息化改造的重要機遇。人工智能和智能硬件、新型顯示、移動智能終端、第五代移動通信(5G)、先進傳感器以及可穿戴設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而能否抓住這個時代機遇突破自身成長的天花板,也是很多企業擠破頭在思考的問題。
從用戶層面,人工智能也會提高個人生活的便利性。不管是新聞資訊、個人出行以及吃喝玩樂,最后都和人工智能的算法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們現在本質上就是生活在被數據和算法主導的環境中。
不僅如此,人工智能催生的新產品、新市場、新模式,已經出現落地,全產業鏈生態以及場景應用作為突破口。
這一模式的關鍵成功因素是:大量計算能力投入,積累海量優質多維數據,建立算法平臺、通用技術平臺和應用平臺,以場景應用為入口,積累用戶。在這其中,百度就是個非常典型的代表:
1、大的汽車和出行場景下,百度自動駕駛的Apollo計劃建立了自身的開放生態,把自動駕駛的技術賦能給其他傳統汽車廠商、自動駕駛領域的創業者等等,這樣一個生態積累了大量用戶的和技術。更值得注意的是,Apollo生態在3個月內集結了70多家合作伙伴。同時,Apollo與眾多車企、科研機構、政府部門等合作伙伴的結合正在推動自動駕駛技術在國內的迅速落地。
(Apollo計劃的合作伙伴)
2、而在家庭和個人移動場景方面,DuerOS建立了以語音為入口的生態平臺,并迅速應用落地,讓各種各樣的設備和人之間能夠用自然語言進行溝通。DuerOS甚至在硬件上已經跟高通、聯發科、英特爾、Realtek等公司合作推出了不同的開發套件,也就是通過“交鑰匙”的方式,讓越來越多的軟硬件開發者都能根據“鑰匙”直接開發自己的產品。
(DuerOS生態的合作案例)
3、百度還在和手機廠商開展合作,通過AI技術、產品和內容提升手機的搜索及其他服務體驗,形成AI時代的移動生態,推進智能手機從Smart Phone走向Intelligent Phone。今年6月,雷軍在小米之家和陸奇有過一次“公開約會”。11月7日,有一則爆料消息稱,百度已與多家手機廠商深入達成全面合作。
這三個生態的背后,其實都是百度大腦和智能云在做銜接,不斷整合資源、向生態內的合作伙伴輸出動能,其增長潛力也遠超以往。
為什么說百度已領先了半個身位
從BAT三家在人工智能的布局來看,會發現百度已經形成了相對成熟、系統的思路。相比之下,其他企業還是相對細碎,更多以實驗室、研究院、特別項目的思路去呈現的。這種思路還停留在百度2013年-2015年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探索階段。
可以說,百度在卡位戰中的思路更為宏觀、立體,同時逐步形成了幾方面的優勢武裝:
1、已經脫離了研究院的單純科研狀態;
百度的實驗室和研究院早在2013年就開始建立,純實驗室的學術研究階段早已結束。從去年開始,人工智能已經融入到百度商業化的骨髓之中。在目前的競爭格局中,無論是短期目標、中期規劃以及長期遠景,百度的AI標簽都已經貼牢。
于是當我們重新審視“BAT”,會發現已經有了本質上的改變,那就是:AT還在移動互聯網向人工智能發展的轉型期,因為阿里有電商、金融業務,騰訊有社交、游戲業務,這些舊業務在當下階段依舊有紅利空間,而百度已經邁入了以人工智能安身立命的階段,某種意義上,這也是百度對前幾年自身戰略布局重新梳理和思考的結果。
2、生態布局和生態系統的建立上走在前面;
百度在生態布局和生態系統上,相比于AT還是走的更激進,更深更遠。
AI的特點決定,一旦形成優勢,別家將難以企及。互聯網時代的邏輯是:早期入口搶占,然后規模擴張,不斷擴大體量。AI時代仍在延續這一競爭特點。
至少從自動駕駛和智能語音發展這兩件事情來看,百度目前已經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生態系統。在百度的生態內,合作伙伴已經“先入為主”,這意味著其他廠商已經很難在其中瓜分市場。
3、在商業化邏輯的思考和落實上,也已經顯現成效;
特別是在11月7日,2017創新與新興產業發展國際會議上,陸奇闡釋了百度人工智能背后的商業化邏輯。從這里我們可以一瞥百度做人工智能這件事情的大致思路。
用陸奇的話來說,(這張圖)這是百度整個AI核心技術的一個聚集。我們在不斷完善這個平臺。在中國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平臺是最開放,而且整個技術最有前瞻性、最活躍的AI平臺。它的底層載體是云技術。
4、和國家層面的戰略深刻綁定在了一起;
就拿DuerOS生態中的TCL等一系列制造業企業以及Apollo計劃中的車企來說,百度在其中都起到了推動企業信息化改造的重要作用。李彥宏在兩會中多次為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提案。在具體落地執行過程中又不斷和政府在一起不斷嘗試在政策、法規上進行實踐、思考,這都是在為人工智能的國家戰略進行鋪墊。在國家戰略、民族復興的大格局下謀求發展,這是百度與AT等其他企業相比最大的不同。
AI時代,比拼數據、算法、計算能力,生態構建能力……這一切,百度至少領先AT半個身位。百度擁有先發優勢、生態優勢,形成了清晰布局基礎上的高效協同,不僅順應大勢,更與國家戰略深刻綁定。可以說,ALL in AI的百度,不僅先一步告別“史前文明”,更在引領這場盛大的“時代狂歡”。
來源:慢幾步深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