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4-28
4月26日,#阿里云宣布史上最大規模降價 登上熱搜,涉及彈性計算、存儲、網絡、數據庫、視頻云&CDN、安全六大核心產品線,產品價格下調幅度均在15%至50%。調整將于5月7日生效,用戶目前可通過阿里云官網獲得新的優惠價格。
圖片來源:阿里云,2023阿里云合作伙伴大會 圖片來源網絡,數據可供參考 坦白說,在云計算整個行業,尤其第一梯隊的云產品降價算不上新鮮事。但用上“史上最大規模降價”這樣的字眼后,是否能投射當前企業及行業的發展狀況,真正影響云計算客戶的部署決策,是當下可以討論的話題。 云市場普遍現象:十年降價“50”次 亞馬遜云科技是目前全球云計算IaaS市場占有率第一名,有數據統計,自2006年推出服務以來,到2016年亞馬遜云產品總共施行了52次降價,當時人們對亞馬遜云產品降價不再感到意外,亞馬遜也對外表示價格下降是該業務核心理念的一部分。 阿里云也同樣在發展過程中多次降價——2014年11月云服務器和云數據庫產品價格下調達到20%;2016年10月中國區全線云產品價格最高下調50%;2018年6月含彈性計算、存儲、性能測試PTS在內的核心產品不同程度降價,最高降幅達50%。例子不勝枚舉,一年內多次降價也十分常見,且本次的官方通稿也特別強調了:過去十年阿里云將計算的成本降低了80%,存儲成本下降了近9成。 另外,在很多次官宣價格調整時,以亞馬遜云科技、阿里云為代表的云廠商,都會陳述此舉并非是惡意的價格戰,“規模效應使云廠商成本下降,進而將紅利釋放給用戶”是常見解釋。 而從成本結構來分析,云廠商的成本類型基本分為數據中心硬件配置成本、軟件研發成本、折舊攤銷成本、數據中心維護成本、職工薪酬,且一般是數據中心配置、折舊攤銷成本占比較大(云業務的折舊成本極高)。 由于云計算希望用戶使用IT資源像用水、用電一樣方便,按需即取、靈活擴容成為基本能力,那么就要提前部署很多資源。而為了降低數據中心資源閑置或過剩的比例,就可以通過降價來獲取更多客戶,緊接著這些客戶對資源的用量增加,就能提高資源利用率或提高軟件使用量、降低邊際成本,支撐企業進一步降價獲取更大規模客戶。 這樣一來,降價、提高資源用量、降低邊際成本,是云廠商都比較認可的正向循環。 降價行為背后,云行業過去3年發生了哪些變化? 眾所周知,阿里云所貢獻的營收成為了集團的第二增長曲線。但也很明顯,阿里云的增長正面臨關鍵的陣痛期。(注:從2021年Q4起,下表中收錄的營收數據為“抵消跨分部后營收”) 大約從2020自然年第三季度開始,阿里云季度營收“同比增長”數值便持續下滑——從60%跌倒了最新季度的3%。但放眼國內或國際云計算市場發展趨勢,此時都不至于達到“天花板”,阿里云高管同樣也表示:不是市場小,而是環境差。 更令人焦急的是,這樣的“環境”似乎更對互聯網云有影響。 2022全年天翼云收入達到579億元,同比增長107.5%;移動云收入503億元,同比增長108.1%;聯通云收入361億元,同比增長121%。過去一年運營商云紛紛獲得了高速增長。 而互聯網云的高速增長還是發生在2020年以前。到2020年疫情剛出現時,因為線上授課、線上辦公等在線需求的激增,云計算企服行業一度熱鬧非凡,配合新基建政策,單家公司3000億、5000億的投資大手筆皆有發生,行業整體的投資熱情也達到高點。 到疫情中期,一方面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意識確有提升,另一方面部分企業對云計算的價值仍持有懷疑。云計算公司為此招兵買馬并設立多個細分行業團隊如工業、零售、醫療、汽車等,致力從IaaS向上延伸到PaaS、SaaS,擴大客戶數量和豐富收入結構。 但隨著全球經濟的持續下行,云廠商的客戶開始調整支出,大多數云廠商自身也遭遇發展瓶頸,所有企業都在重新制定戰略,力求確立更健康、更長期的商業經營模式。之前在2021年上市的幾家第三方獨立云服務商,上市后短時間內達到股價高點,此后便一路下退,似乎成了這片戰場上壓力更大的玩家。 再到后來,國內有關國資云的討論迅速增多,互聯網出身的云大廠突然面對運營商云、華為云這樣的黑馬,此前“以規模為優先”的戰略,紛紛都調整為“追求利潤、追求高質量”增長。 綜上,政策、經濟環境的變化確實使互聯網云高速增長的態勢受到影響,各家也都在基于新的環境制定新的策略,包括: 1)互聯網云廠商已經在策略上接受IaaS市場份額的下降,投入更多精力到PaaS和行業SaaS業務中。在他們認為,目前比起IaaS總規模,哪些產品能成為單賽道的冠軍更加重要,這才是真正的規模經濟,因此大家都陸續從行業和地理區域角度來思考問題。 2)第一梯隊廠商基本都已著手自研芯片、數據庫、操作系統、服務器等軟件/硬件資源,旨在提高經營效率、優化成本結構。 3)調整定位,重新規劃關鍵的目標客戶和項目落地形式。例如騰訊云決定放棄大包大攬的集成項目,其行業線只在項目初期承擔從0-1或從1-3的研發工作,逐漸抽象出標準化的產品解決方案后,到復制階段則是依靠區域銷售、合作伙伴負責從3-10的推廣。另外,2022年11月騰訊云專門發布了運營商品牌WeTele,目的為運營商數字化轉型提供服務;阿里云也從2023年開始加強運營商專屬團隊,計劃開展多項合作。 降價之后,對其他云廠商有何影響? 同屬于第一梯隊的云廠商大概率會有跟進動作,而其他中/小型云廠商由于早就選擇了避開與第一梯隊玩家直接競爭的商業路徑,很難說本輪降價會對其有重大影響,他們的經營要點還是集中在快速建立有特色的技術和行業壁壘。 參考混合云ICT服務商青云科技在2022年報中披露的:公司公有云業務規模較小,但公司公有云的相關技術仍具有較強實力,未來公司對于該項業務的核心定位,是將其作為混合云戰略的一部分,形成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高度一致體驗的混合云解決方案進行交付。 青云科技也另外在年報中披露2023經營計劃,主要分為3個角度: 1)公司銷售將繼續以標準化產品為主,以算力平臺為核心。 2)其他場景以解決方案形式輸出并結合合作伙伴能力。 3)針對不同的客戶類型和對公司的價值,采取不同的銷售策略立體式拓展客戶。 其他廠商的情況與此會有相似之處。總之,2023年的中國云計算市場,依然充滿競爭與挑戰,但整體都會朝著對客戶有利的方向調整、演變下去…… 更多IoT領域技術發展與應用信息,將在IOTE 2023 上海國際物聯網展上呈現,2023年5月17-19日在上海世博展覽館匯聚全球超350+家參展企業、5萬+來自工業、物流、基礎建設、智慧城市、智慧零售領域的專業集成商、終端用戶參觀展會。
并行科技邀您共聚2024AGIC深圳(國際)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博覽會
領馭科技將亮相AGIC深圳(國際)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博覽會,“瀚鵬AI”打造企業新質生產力
【IOTE】專注大中功率RFID讀寫器的推廣—上海舜識將亮相IOTE國際物聯網展
【IOTE】RFID智能硬件識別解決方案商—瑞弗艾迪將亮相IOTE國際物聯網展
【IOTE】國內定制化物聯設備與特種電子標簽先驅品牌——鼎界物聯將亮相IOTE國際物聯網展
【IOTE】物聯網應用專家—羅維尼科技將亮相IOTE國際物聯網展
【IOTE】平頭哥邀你相聚2024IOTE國際物聯網展·深圳站
【IOTE】以位置服務為中心的物聯網芯片及解決方案供應商—芯與物將亮相IOTE國際物聯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