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通訊:IPv6已準備好了
發布時間:2010-05-05
向IPv6演進已成為我國三大運營商網絡發展的必經之路,運營商應及早在IPv6領域采取行動,以占領物聯網和三網融合發展的制高點。
從“物聯網”、“云計算”到“三網融合”再到“戰略性新興產業”,彷佛一夜之間拉近了普通人與科技之間的距離,而其中IPv6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基石,被運營商提上了日程。
一個擺在運營商面前的現實問題是,全球IANA地址池將在2011年9月耗盡,RIR地址池將在2013年11月耗盡;到2014年人類將無 IPv4地址可以使用,IPv4地址徹底枯竭。
“向IPv6演進已成為我國三大運營商網絡發展的必經之路,運營商應及早在IPv6領域采取行動,以占領物聯網和三網融合發展的制高點。”中興通訊承載網產品線市場總監曹立鑫在接受《通信產業報》(網)記者采訪時表示。
把脈國內IPv6發展
當前,網絡過渡和業務遷移成為運營商引入IPv6的兩大重點工作。其中,網絡IPv6升級需要遵循三點原則:網絡升級不影響現有業務,保護和充分利用現有投資以及保證IPv6用戶可訪問業務的豐富性。
曹立鑫向記者說:“骨干網應從邊緣到核心逐步升級,并根據IP骨干網或是MPLS骨干網、執行相應的升級策略;反過來,城域網則從核心到邊緣逐步升級。針對存量用戶,充分利用已經申請到的IPv4公網地址,部署雙棧,提供雙棧用戶接入和IPv6VPN業務;對于新增用戶,部署DS-Lite,在不消耗IPv4公網地址的情況下,推進向IPv6的演進。后續逐步用DS-Lite替代雙棧,回收IPv4公網地址。這種低成本的可行演進策略保證了運營商在過渡期間可控地發展業務。”
此外,他表示,接入層設備初期可不做升級,透傳IPv6流量,隨著IPv6業務的部署,可新增或升級現網接入設備,支持位置定位、二層組播和 DHCPsnooping等。
而由于商業應用匱乏,投入見效慢,ICP已經被認為是運營商向IPv6過渡進程中遭遇的最大“釘子戶”。
對此,曹立鑫建議,IPv6業務的升級需要分業務、分階段實施,實現穩定現有IPv4客戶和發展IPv6用戶群。第一階段,小規模試點,從封閉式業務和自有業務入手,小規模試點IPv6寬帶接入業務,積累IPv6用戶群和運營經驗,逐步完成現有業務升級,而新增業務則直接采用IPv6部署;第二階段,運營商自營業務全面向IPv6遷移,包括3G應用、IPTV以及語音、視頻和大客戶業務;第三階段,全面運營IPv6業務。ICP已完全完成 IPv4業務向IPv6的遷移。
中興已準備好了
曹立鑫說,中興積極投入IPv6研發,目前已經取得了可觀成績。承載網數通產品全系列支持IPv6:核心設備T8000/M6000 /T1200支持雙棧;業務控制設備SR/BRAS支持PPPoEv6+NDRA、PPPoEv6+DHCPv6以及6vPE等功能,而且根據運營商需求提供NAT64/DNS64、DS-Lite和PNAT等相關功能,實現IPv6用戶訪問IPv4業務。
他進一步向記者介紹了中興的IPv6策略。首先以通用平臺為基礎,中興重點開發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ZXROS平臺,融合了 MPLS,IPv4